21:09 Dec 20, 2011 edit by: 开心就好
有些时候,不由自主地做和想某些事情
有些时候,不由自主地做和想某些事情,是人的本性,但何尝不是一种习惯。 也看参考消息,但怎么就是过眼云烟的感觉呢。那些字冷冰冰的,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只是评说和转述。也难为了报纸的编辑们,每一天在大量的新闻事实里筛选和发稿,既要保持事实真相的可信度,又要顾及国家的体面与尊严。不知道原新闻报道如何,但却能够在眼前的阅读过程中体味很多我们所看不到的无法预知的事实。
有些时候,还真的看不进去,可是习惯使然,于是耐心地在字眼中寻觅,同时也锻炼自己头脑的缜密性。甚至有时候会在安静的阅读中酝酿出独有的感受,微微地在心底叹息一声,将眼眸投向窗外的某一处。 室内温度在缓慢地下降,我们有些诧异。看着隔一条街远的供暖处,以及院子里堆积成丘陵状的煤,就想象着那熊熊燃烧的炭火在跳跃,将饱满的蒸汽循环至我们的办公室。只是那么地想象,就可以温暖得很幸福。可是,为什么还是感觉很冷呢。电子钟提示,室内温度只有18度,不禁地有了怨言,那些的煤,不烧了作何用。
可是,我们怎么会知道,有些时候,某些情况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就如同我们正面临的供暖问题。一些利益链条,我们也许看不到,但却可以在历年的传说中不小心地得到验证,这才是最可怕的。 回到家中,倒是暖和得有些不可思议。看满眼的油绿在花盆里蔓延,将空气晕染得生气勃勃。前几天,偶然动了心思,将花架和花盆相互交换,变换摆放的位置。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折腾,电脑旁多了一架绿萝,缠缠绕绕的,流淌着生命的音符。而那盆碧玉,始终地占据音箱台子上有利地形,漫不经心地看向我。而杜鹃花则地位高升,转向朝阳的窗台,那美滋滋的小嘴巴撇着,恰如美美的骄傲。只委屈了仙人剑,被打入厨房,默默忍受三餐之间的烟熏火燎。几日下来,不断地安抚和查看,才发现,那仙人剑似乎并不计较,只是在面对关爱的时候偶尔地笑了一笑。
有些时候固守陈规,或者是熟视无睹,那么生活就会过得毫无趣味。故此,来一次折腾,将花花草草的折腾一下子,也许平淡的日子就有了滋味。 写了点东西,就异想天开地渴盼成为铅字,即便是很不起眼的报纸。但,有些时候,还是喜欢自己收藏起来,于某个夜晚或者是周末翻起,在零落的文字里回味曾经的故事。兴许那是一种衰老,靠着回忆渡过日前的不容易。可是,还是习惯于如此做,固执地认为,过往总是令人无法忘怀的。也会呢,很偶然地放肆一把,抛弃所有的储存,只是为了那一瞬间的畅快,不管不顾日后的后悔不迭。
一点点地收集起来,也算是对时光的一个交代,即便是有些时候丢弃了很多,但所剩还是很富裕的。 趁着此刻的静谧,打开文档,习惯性地点开设置,一如既往地写字。写着写着就开始地难过。上半年准备的日记本还在抽屉里躺着,孤单得瘦骨嶙峋,而主人呢,忘乎所以地在键盘上敲击每一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爱所恨。怎么可以失信于你,这一份失信又怎么可以被圆满地弥补。只能说,有些时候,还是不要信了,也许信誓旦旦不过是昨日的温存,在逝去中凋零成你不认识的模样。
有些时候,说的多了,就不再是有些时候,而,此时此刻的真实又可否被明天的某个人记起。
Category: qq日志
21:08 Dec 20, 2011 edit by: 开心就好
摊豆饼,记忆中的年味儿呢。
在老家,乡邻喜欢在冬月里摊豆饼,只要周围的人家开始摊豆饼了,我们就知道,快过年了,摊豆饼就是过年的前奏呢。
摊豆饼一度成为跟杀年猪一样的大事。一旦一家摊起豆饼来,就跟红白喜事一样的,家里要来很多的亲戚,乡亲,他们都是来吃豆饼的。张三李四,络绎不绝的来来去去,既不用上人情,还可以把嘴儿吃得冒油,何乐而不为呢。
摊豆饼讲究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所以事前要看好天气,得选个黄道吉日。一来做事方便,二来没吃完的豆饼皮是要晒干存放的,天气不好豆饼会坏掉。
豆饼的制作过程还是很麻烦的,准备工作都得一两天。首先要选质量上乘的绿豆和粘米,按照一比二的比例,择干净杂质,在水里浸泡一整夜。到了第二天赶早磨成浆。以前一般用石磨,一人往石盘里喂绿豆跟米,一人推动磨子,有时干了还得喂水,把豆浆磨出来,也得好几小时。绿豆跟米的比例是要严格控制的,绿豆放多了浆会抹不开,还会起很多泡沫,摊起来费力,绿豆少了颜色煞白,口感粗糙,既难看又难吃。有的人家为了让豆饼看起来青翠,在不能加太多绿豆的情况下,会在磨浆时加入大蒜苗,摊出来的豆饼绿盈盈的漂亮又环保。
等豆浆磨好,用大型的木桶装了一桶又一桶,担回家,放进厨房,就开始摊了。那时,还用的土灶,使用的柴禾也讲究,一般是黄豆梗、芝麻梗或稻草。一般不会使用平时做饭用的棉花梗,棉花梗太粗太硬,烧起来火大,一不小心就会把豆饼烤糊。而芝麻梗很轻薄,要小火往灶里放一两根,要大火就多放点。
摊豆饼也有专门的工具。一般使用大河蚌的壳。将河蚌的壳洗干净,边缘磨平,免得刺伤手。还得准备刷子,一大块肥肉,几个竹筲箕。摊起来也好有技巧呢,先用肥肉在锅底抹一下,使锅底有油,再舀点豆浆,用蚌壳沿一个方向旋转,等豆浆烤干了,揭起来,烤另一边。等两面烤熟,就将豆饼揭起来。把竹筲箕倒扣,豆饼就放在那,一个叠一个。剩下的锅里用刷子刷干净,继续摊。
等豆饼在竹筲箕摞成一大堆了,就得有人去田里扯很多很多的大蒜,洗净剁碎,拌上盐,酱,家里条件好的,还可以拌上肉丝,这就是豆饼的馅了。将馅搁在豆饼的一边,放置均匀,再将另一半叠过来,成为一个半圆形。这时,吃豆饼的人就陆陆续续的上门来了。
通常摊豆饼的前一天,都已经跟七大姑,八大姨,左邻右舍早早的通知了,这会儿,大队的人马就慢慢的都聚拢了。煎豆饼的立刻开始干活,就需要支起另一个锅,倒入油,前面说了,包好馅的豆饼是半圆形,那锅里煎的一定是两个,拼一个新的圆形。煎豆饼的不停的旋转锅里的饼子,也不停的翻面,不能烤糊,还要烤焦脆,烤得两面金黄。
然后拿盘装了,由着他们到堂屋(农村的客厅)吃,愿意站着的,就站在厨房吃,一面跟女人们扯着家长里短,遇上来喝酒的老少爷们,就把煎好的豆饼切成小块,再备点酱菜,腌菜,花生米,豌豆等等。豆饼是一定要吃热的,口味焦脆,又咸又香。这个时候就极忙,新来的人要吃,给这个旷(方言,煎)好了,那个吃完了要来添。另一个吃完了要给没来的人带回去。于是,不停的旷呀,旷呀,喊呀,喊呀。喊这个来吃,喊那个来添。只见一个个盘放在哪里,旷好一对,拿走一对。
绿豆绿豆,湖北话叫陆豆,一个陆字,勾勒出摊豆饼的人数。摊个豆饼,至少要六个女人一起忙活。一个负责往灶里放柴禾,柴禾是湿的时候就得接受烟熏火寮,一个摊豆饼皮儿,要勾着腰站一整天。一个准备大蒜馅子,一个煎豆饼给来客吃。一个负责切摊得不好看的,来客没吃完的,把豆饼皮切成一指左右的条儿。还有一个负责把这些豆饼条儿运到屋前的连子(一种细竹制成的晾晒棉花的东西,用时摊开,不用时刻卷成一卷)去晒,不吃的豆饼皮儿要赶紧切好,晒好,不然会粘住。有的时候,浆磨得太多,女人们还得加夜班,往往摊到三更半夜,累得要命。用石磨磨一次浆不容易,浆时间放长了就没用了。所以,摊一次,极为兴师动众,要请左邻右舍帮忙。
小时候,一听说谁家摊豆饼,几乎不用人家来接,自己就立刻前往。因为摊豆饼的地方非常热闹,不管他认不认识你,只要你经过他家,他一定会热情相邀,请你吃豆饼。那时,厨房里女人忙得热火朝天,堂屋里老少爷们喝酒划拳,扯着张家地里种了啥,李家娃儿真争气,吃着焦脆咸香的豆饼,喝着廉价的白酒,空气里都飘着浓烈的暖和,连寒风都不那么刺骨了。然后,从堂屋到厨房,到处是端着盘子的人,到处是热气腾腾。
有时吃着吃着,人太多了,馅没有了。就有人赶紧跑到田里去扯蒜,再准备新的馅。往往这么一吃下来,女人们几天的忙活就完蛋了,最后只剩下一点点可以晒成豆饼皮儿。晒干的豆饼皮儿是焦脆的,一挤压就碎了。而煮豆皮儿必须用冷水,可以配点青菜,煮熟的豆皮儿很有嚼劲,比面条更有特殊的口感。
小时候我爱凑热闹,一摊豆饼我特别高兴,爱在大人们中间上串下跳,偶然,也到灶前瞎糊弄,摊个乱七八糟的玩玩。后来,看到摊到最后,全被别人吃完了,就十分不解。辛辛苦苦的折腾几天,啥也没落着,倒贴了绿豆,贴了大米,贴了香油,贴了柴禾,贴了人工,到最后人累了几天,家里只落下一点点豆饼皮儿,所为何来呢。母亲说,吃人家的要还席呀。来吃豆饼的人越多,说明家里的人缘越好呀,一年到头,农村人图的不就是个热闹吗。
这几天,我大姐家也在摊豆饼。不过她的摊豆饼可简单多了,主要因为大姐夫极聪明,细致,有谋心。大姐夫有一次给一个仓库送水,看见那里有一大块厚厚的废铁,就问人家要了来,请人切割成直径六十厘米的圆形,用这个当锅。又买了四块煤的煤炉子,摊起豆饼来容易多了。
这样的锅当然用不着河蚌壳了。现在使用的是漆匠的刷子和铲刀。这个锅是平的,放一点浆在上面,用刷子顺时针方向一转,豆浆就抹平了。使用的是煤炉,也不用人添柴禾。一个人可以罩着两个锅,摊起来效率很高。等豆饼的边缘起了壳壳,就用铲刀轻轻的铲,再调个个儿放在锅里。这样的锅火力均匀,烤出来的豆饼又薄又圆,不象以前的土灶一不小心锅底糊了,而锅面还没烤熟。
现在的磨浆也是机械化,要摊好多就磨好多,也不用熬夜摊。由于时代的变迁,条件的好转,豆饼也不再成为什么稀罕物,再就是姐姐家住在开发区,只有左邻右舍的人来吃豆饼。村子的人隔得远懒得来,凭空少了许多的热闹。而且,现在豆饼的馅也更多样化,不仅仅只包咸的蒜,也可以包糖,包鸡蛋。不过,包的馅越多样,记忆中的热闹,单纯,欣喜,快乐越淡漠。
摊好的豆饼吃得人少,豆饼数目也不多,也就犯不着找人帮忙。我一个人就可以将摊的豆饼晾晒在晾衣服的线上,晒一会就可以叠在干净的木板上,只要晒干了水汽就不会粘着,稍迟点切丝也没关系。
现在摊豆饼虽然没年幼热闹,好在姐姐家的年味儿还是很浓厚。她的小院里已晾晒了一只羊,(二哥送来的)八条鱼(我分的),很多很多串香肠(已杀了年猪)。每年的腊货都是大姐夫负责腌制,晒好了几兄妹各自拿回家,而哥哥的那份,则会托长途车送到武汉。而母亲,也总是早早的把给哥哥买的鱼,鸡子都送到大姐家腌制。来一个吃豆饼的,就惊叹一声,哇,你们家腌了这么多东西啊。我则解释,是几兄妹的呢!
姐姐在摊豆饼,基本上用不着我们帮忙。我更乐得在旁边混场。(方言,不干活只混点)今天姐姐摊豆饼,使用了很多的大蒜,切下来很多大蒜的须子,往常都丢掉了。儿子爹出差时在外地吃了腌制的大蒜须须,说味道可特别了。闲着没事,就动手腌制点吧。大蒜须须有很多尘土,须须里面还有没消掉的梗梗,再说,太大了也不好入口,我就把须子从中间剖成几伴,再清洗干净,极为麻烦。正干活,一个小丫头过来吃豆饼,她要吃甜的,我给她包好了糖。看到满盆的白色晶莹大蒜须,她问,这是什么呀?我成心逗她玩:这是龙的胡须。结果这丫头拿起一个白色蒜须,我的阴谋立刻破产:“这是大蒜嘛,一闻就知道”!
摊,字典里如此解释:遇到,展开,分担,平铺,我倒觉得摊豆饼把这些释义解读的玲珑剔透,遇到过年,展开忙碌,分担辛苦,平铺快乐。
摊豆饼的形成,源于可以把豆饼皮儿切丝晒干,寒冷的早晨取一些放水里煮了,是一道美味的早点,省得早上做饭。就是不想做午饭或晚饭,也可以煮豆饼吃,它比面条更有味道,是农村里极为省事的佐餐。而新鲜的豆饼焦脆香咸,特制的大蒜馅回味悠长,非常受人欢迎。加上摊一次豆饼,也是一次人气的聚集,而所有浓烈简单的感情,都是在这简朴的劳动中建立起来的。所有的事都可以理解成帮----忙。我帮你家摊豆饼,你帮我家摊豆饼。就连吃豆饼,也是一种帮忙呢,农村人的淳朴,好客,真挚,在摊豆饼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摊豆饼,记忆中的年味儿呢。
Category: 网络日志
21:07 Dec 20, 2011 edit by: 开心就好
放假真好,有你,真好……
据史载,每有大事发生前必定会天生异象,诸如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神龙入梦之类。那天才下决心把十几天的年假一起休了,好回去上海与她过一个共同的圣诞节,躲在会议室不起眼的角落里,握着电话低头把这消息whatsapp她,隐约觉得气场不对,抬头发现同事们都起身走到窗边,毫无征兆的竟然天狗食月,请个年假而已,弄这么一个红彤彤的暗月亮挂在那里,动静未免也忒大了点,何至于此嘛。
过惯了夏天,不免对上海的阴冷有些不大适应,十月底回来穿一件长袖衬衣还觉得热,转眼就零度的天气了。围了一条长围巾捧着一杯热咖啡还冷的直哆嗦,窝在家里不愿出门,下午三点多才在太阳的余辉下与她在单位门口拥吻道别,然后一边哆嗦一边认真的思考去哪里找个温暖的地方混个两小时等到她下班一起晚饭,正琢磨着,她满脸红扑扑得从单位大门里飞跑过来拉着我的胳膊气喘吁吁的说:领导在开会,跑出来再来陪陪侬。
美罗城还是那样乱哄哄的人头攒动,站在二楼靠在栏杆上,摸出电话whatsapp她:我们现在隔着60分钟的距离,5公里的想念,美罗二楼kfc,不见不散。美罗城的一楼零落着许多家餐厅,其中一家日式小火锅店已经开始营业,伙计手脚麻利的忙碌着,有一对恋人坐在那里吃东西,很温馨的样子。在新加坡的时候总是一个人去吃小火锅,那时候总是想,什么时候回去上海可以在下了班后两个人一起,上海的冬天阴冷,吃那样的小火锅该有多温暖。走进这家店的时候已经下班高峰了,小小的店堂,晕黄的灯光,需要在两排座位间侧身前行,脱下外套围巾放在旁边的椅子上,立刻就有伙计递上了餐牌。要了一个泡菜肥牛锅,点了一大盘海鲜炒饭,外面寒风阵阵,两个人却吃的额头冒汗,热气腾腾,看着面前锅空盘净得,不禁相视莞尔。
终于还是感冒了,中午起床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鼻涕紧跟着就哧溜而下。踢踢踏踏的拖着拖鞋去到楼下,咖啡壶里还温着她早晨去上班前煮好的咖啡,自己研磨的咖啡浓香阵阵,牛奶和糖还有那个精致的骨瓷咖啡杯就摆在旁边。逗了一会她养的小狗优优,喂了一根小香肠和几粒花生米,一阵寒意紧跟又一阵喷嚏,裹紧睡衣,再也不管优优在脚边摇着尾巴讨好的那副死相,倒了一杯咖啡,飞一样得逃回到楼上。
拉开卧室的大窗帘,阳光立刻撒满房间,抱着咖啡杯,开着空调,坐在窗前的椅子上孵太阳,暖洋洋迷迷糊糊的浑身酥软,小鸡啄米一样的直打瞌睡。拖出电脑桌旁边的一个大篮子,里面满满的装满了零食:鱿鱼丝、蜂蜜老梅干、五香牦牛肉干、蜜汁鳕鱼干、酸橙夹心软糖、紫菜肉松卷……每一样都是自己最喜欢的口味。她说:亲爱的嘴巴那么刁,买这些零食可是花了大心思的,就说那个鸭脖子吧,有微辣、中辣、重辣,还有加酱料和不加酱料的,我就知道你喜欢加酱料微辣的那种,吃起来有一点点甜味的。知道你喜欢喝steinlager这个牌子的啤酒,知道你冬天喜欢喝冰啤酒,steinlager这个牌子外面不大看见,所以早早就买好了冰在冰箱里等你回来,还有那六瓶法国红酒很重的,一个人拖回家,累也累死了。我是那么宝贝侬的。
去年的这个时候,因为世博的缘故一直在上海工作,养在办公桌上的水仙开了第一朵花在上海下第一场雪的时候,觉得那纤弱得花很好看,开放的时间也那么特别,就献宝一样的拍了照片发给她。提起往事,她说,侬一直都是最精致最浪漫的,不过现在在一起时间久了就懒得浪漫了。不知道,半夜三点吹着海风打两三个小时的国际长途回来算不算浪漫,不知道,从大使夫人的义卖会上拍下了一支雄鹿角千里迢迢的扛回上海算不算浪漫,为了能多一些在一起的日子,千方百计的溜回上海,年假休的天狗食月都出现了,这些大概可以算是浪漫的事了吧,气象部门说,下一次这样的红月亮,要等到2018年才能有缘再见呢。
看了一场电影,徐克导演的《龙门飞甲》 拎着大包小包的走进电影院像是要去春游一般,“小巴辣子”的川菜味道不错,酒足饭饱后坐在电影院里,那些大包小包里的饮料零食是怎么也消灭不动了。电影拍的不错,3d效果挺强烈,武打也眩目。周迅的扮相俊美潇洒,范晓萱让人惊艳,李宇春的出场,给整部电影平添了一些搞笑的味道。听说老徐又拍了新片,打小就开始喜欢徐静蕾,虽说如今人老珠黄,可是她拍的电影《亲密敌人》,改天无论如何还是要去捧捧场的。
一直对她说,虽然自己是一个多思而感性的人,却情愿看这些叙事直白,情节简单的电影,帅哥美女,拳头枕头,看着多爽。少年的时候觉得那些思想深邃的影片能给自己震撼,能让自己成长,可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现在只喜欢看一些轻松欢快的电影,老也不长大,岂不很好。她买的红酒很顺口,她的笑脸很动人;高晓松的歌词很纯粹,老狼的声音很书卷,配着醇酒美人很容易醉倒在时光里,千杯酒喝不醉,雄鹰就在肩上飞,喝到最后已经不记得是怎样连滚带爬的睡到床上,只依稀记得有一双温柔的手始终搀扶。
醒来又是中午了,依然有咖啡的香味从楼下隐约飘散,优优在楼下“呜呜”地叫唤,表达着不满。睡眼朦胧地走到窗前拉开窗帘,阳光耀眼。抱着一大杯的板蓝根围着围巾坐在空调间里继续孵太阳,懒洋洋的摸出电话whatsapp:亲爱的,昨天忘记买报纸了,下班记得带一份回家,还有我喜欢的糖炒栗子。
冬日,暖阳。
放假真好,有你,真好……
Category: 网络日志
21:07 Dec 20, 2011 edit by: 开心就好
允许你偶尔落泪,偶尔自恋
基本上就这样了
如果没有太大的变故
及太大的灾难
如果血压一直停在窗台上
那就这样吧
慢慢地越过山顶
然后下坡……
轻轻地来,又轻轻地去
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二件事离得太近
你有些不知所措
你只想
在二座山之间
再坐一会,再消磨一会
你符合当下的潮流
贪生,怕死
你希望
允许你继续坏脾气,俗念,败笔
它们已跟随你多年
彼此关系密切,缺一不可
允许你频繁的回头,多微笑
如果是在一个重要的场合
允许你像个标本,不闻不问
允许你偶尔落泪,偶尔自恋
允许你爱一辆老自行车
爱手足,爱诗歌
爱一棵树,一片静水
并无限的看好它们
不增加也不减少
允许你不再是一件瓷器
——而是陶
不再需要飞翔了
但你需要留下翅膀
你希望
每一片羽毛都是宽厚的
正好
护住你所有的小山河
Category: qq日志大全
23:34 Dec 18, 2011 edit by: 开心就好
幸福的未来,就在下一页里。
每个人,都像是一本书。
有的书很厚重,有的书了了几页,有的书几笔勾画,有的书密密麻麻……
漂亮的女孩子,就像是一本装潢精美的书,封面亮眼,一眼就能吸引你。
然而当你翻开这本漂亮的书,却往往会看到,比一般书更复杂曲折的情节。
这些故事里,也许会有很多的男主角。
如果你翻得太细,读得太深,那些男人的故事,会让你无法在集中精力,也许你会很懊恼,为什么,我直到现在才出现?
如果你因此丧失创造力,犹犹豫豫,频频回顾,最后难免弃笔而去的命运。
我想说的是,前面的故事,大概翻翻就好,不要看得太认真。
重要的是,如果你选择了这本书,你就得接受它里面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你得集中精力,去一起书写以你为主角的新故事。
幸福的未来,就在下一页里。
Category: 网络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