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9 May 12, 2011  edit by: 开心就好

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谢谢你给我的爱。
  
  认识你的时候我坚信,
  你就是陪我走到最后的那个人。
  
  所以和你在一起的日子里,
  肆无忌惮地对你任性。
  你一再迁就我,
  以你认为对的方式对我好。
  可是那种被爱的感觉一点儿也不真实。
  我不知道你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我们分手吧。
  不管以后你是否会忘记我,
  我会一直记得你。
  
  祝你幸福。”

          

     这是安东尼收到的分手信。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分手。于是他去找一棵开满花的树,因为她说过想在一棵开满花的树下合影。《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那本书我不记得它在我这呆了几年了,一直没有看完。不知道安东尼最后找到那棵树没,但是不管有没有找到,那个人,她都已经不再喜欢他了。不是么?

      陈奕迅在《红玫瑰》里唱“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犯贱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个意思。有个人爱你的时候,有个人对你好的时候,你从感激到感动到习以为常到满不在乎。然后那个人离开了。你又开始从满不在乎到失落到伤心到难过最后开始骚动不安。所以有人说,谁先主动,谁就输了。因为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





      整个三月都在看二级,两本书都差不多看完了。可是一个人走出考场的时候却对自己失望地哭了,因为上机两个题没有运行出结果,我以为铁定挂了。本来那天准备去找一个朋友,最后完全没了心情,一个人晃了一圈跑去剪了头发,告诉自己没关系,从头开始。我承认我二十岁了还为一场考试而哭很丢人。只是觉得心里很堵很难受。努力都白费的感觉太难受,这个东西又纯粹是为了考证而考试,不像BEC,就算过不了但是在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但是二级C我居然过了。好吧,人品爆发了。

      五月是一个焦躁的月份。每个星期二四晚上和星期天上课,每个星期三一场双学位的考试。五月底去武大考BEC口语和笔试,分开考意味着要跑两趟,上午九点开考意味着我得在那边过夜。然后接了个院合唱比赛的活儿,一直持续到六月初。刚开始的时候我急的想撞墙了。我就讨厌自己这点,事情一多起来就容易急躁,焦虑得做梦都梦到考试找不到考场或者合唱和别人吵起来了。有时候是不是不该太认真。我不停地告诉自己考研才是当务之急,可是还是想把事情一件件做到最好。

      从四月初的时候在豆瓣考研小组开了个帖,每天打卡记录学习进度。四月才把BEC的课本和辅导书看完,单词马马虎虎过了一遍,模拟习题册做完了。五月初的时候口语和写作完全没有开始准备,还有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三本习题册没做。听力听不懂,阅读全错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真的想放弃了,做英语做到想吐,但是觉得五百块钱的报名费怎么也得上一趟考场才行,于是继续做。每天六点多起床,和partner一起练口语,下课就去自习。我不觉得自己多么勤奋刻苦,因为学习的程度不仅是用时间来堆砌的,还有效率。每天上午两节,下午三节,晚上上课还要排合唱,让我没有大块的属于自己的时间。放弃了专业课,换来的也不过是低效率的学习。有些得不偿失。www.qqee.net

      有时候问自己大学收获了什么。似乎真的除了年轮毫无所获。对自己的专业,一知半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不愿意让老师认识我,宁愿做那种默默无闻到不引起注意的人,只想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其实不讨厌本专业,只是不喜欢搞研究的专业老师带给我的那种感觉,尤其是女老师,几乎都快失去性别特征了。我不是个适合做科研的人,不因为别的,就因为我不愿意穿着白大褂素面朝天地天天呆在实验室里。

       我已经不知道是什么激励着我生命不止奋斗不息了,我只知道保持一种努力向上的状态会让我开心一些。既然这样,享受的就是过程。

       很久很久没有写日志了。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是一件很悲哀的事。今天不得不熬夜絮叨一番。亲爱的霖子,加油!

            

Category: 经典日志

23:18 May 12, 2011  edit by: 开心就好

誰是我。我是誰?

誰是我。我是誰?
      
每一天,都有一些事情将会发生,每段路,都有即将要来旳旅程。

生活就像轨道,前途茫然不知,其实早有了定数,终点已是注定。

等待,不是悲剧,不是结束,而是对新的幸福与未来的探索和追寻

安静的不吵不闹,永远以自己为局外人的身份看待一切。

Category: 网络日志

23:18 May 12, 2011  edit by: 开心就好

让孩子慢一点,再慢一点。



一群孩子跟着老师去外面游玩。她们在路上很开心,一会看天空,说天上的云彩像个兔子,一会看地下摇曳的野草。忽而大声惊叫于小鸟的歌声。她们时而因嬉戏而大笑不止,时而跳跃追逐。可是,有一个孩子,他却很不开心。他一直在问老师:“我们去哪儿?那里还有多远?那里有什么好玩的?”老师耐心回答了许多次,他仍然在后面的路途中不停地提出同样的问题。



许多人,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忘记了一件事情——孩子的学习中,旅途本身,就是目的。



有很多的孩子在工作室,无法坚持太久。或者5分钟,或者15分钟。他说,我不知道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要怎么做?或者说,我的作品已经完成了。偶尔听到一位孩子的心声,据说那个孩子来我这里尝试了一次课之后,回家跟妈妈说“涂鸦课太难了,既没有要求,也没有指示!”于是妈妈和孩子都放弃了来涂鸦的打算。



妈妈们喜欢问我,怎么还不教孩子?一直就这么让孩子自己玩?我的回答是:“是这样的!”正因为我们的好为人师,让孩子有了很明确的目标。我们的孩子,一直被教导完成,完成。在对话中,我们强调“是什么?做什么?”,然后,每个孩子都记得了终极目的是结果,是解释“是什么”的过程。然后,他就忘记了本身成长的目的。孩子成长,不是为了实现目标。如果说,是为了实现目标的话,那么,每个过程都可以变成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不是预定的,而是随着变化而变化的。在孩子们那些“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做什么”或者“不知道如何开始”的话语里,可以明确一点,那就是孩子已经失去了与这些材料相处的机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在谈恋爱的时候,有一些人,一门心思要追求上某人。因为他的目标太明确了,一直用各种方法,最后追求成功了。但是,在那一刻,成就感突然没有了,当结果得到了,他反而无所适从。因为在这段时间里,他只为实现目标,却没有好好经营他与对方的关系。这样的恋爱基础就很弱。



在工作室,我不强调作品,我强调对过程的珍视。就如同在到达终点之前,每个过程都可能是终点一样。如同散步,没有既定的目标,而享受散步本身带来的惬意。体会路途中的每个细节,体会花草树木带给我们的感受,感受风吹面的轻松、放松身体的僵持。那就是散步的含义。建立一种我们与自然和谐的关系,放松,与环境互动,用心交流,真正去认识我们所处的自然,不再费力去控制它们。当一个孩子,过于重视作品的时候,我会想办法让他回到每个作品制作的过程中来,暂时放弃作品的追逐。重新来跟材料相处,好好地了解材料,认真地建立自己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市场上有一种很商业化的材料——橡皮泥。工作室有一种很原始的材料(也不是纯粹原始了,过滤了些许的野性)——泥巴。如果泥巴变成橡皮泥一样使用,那么,我们与泥巴的关系就会改变。当我们使用橡皮泥的时候,我们的头脑会开始思考,思考目标是什么,思考怎么完成目标。我们只要橡皮泥去完成我们构想的东西,对橡皮泥个体而言,我们无法了解太多。或者说,我们本无意去了解,橡皮泥也没有提供给我们了解它的机会。所以,当我们跟橡皮泥相对的,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只有控制与被控制。我们在控制橡皮泥,同时,橡皮泥也在控制我们。我们只能去思考和完成它,却无法去体会对方。泥巴则不同,当你面对它的时候,尤其是当它粘乎乎、滑不溜球的时候,你很难去思考它。它首先让你不得不去感受它的滑、滞、稀、畅与涩……这个时候,你会忘记目标,只停留在泥巴本身上,跟它对话,听它告诉你什么。当然,它也会来了解你,透过你自己来了解你。我们关注在过程的时候,过程也变成了结果,只不过,这个结果更开放、更有可变性和弹性。



许多孩子之所以学习相当辛苦,甚至我们自己,生活很辛苦,就是因为忽略了关系。就如同吃饭一样,如果你有一个吃饱了的想法,你就会忽略你与食物的关系。当你注重了吃的过程的时候,你就会注意到你与食物的关系。所以,一个好的午餐或者晚餐,不仅仅是为了吃饱,而是为了与食物建立关系。在涂鸦当中也是一样的,如果孩子注重一个结果,就会忽略了材料与他之间的关系————信任或者孤立、联合或者疏离。



当孩子应用材料来实现目标的时候,或者追求过程中变化的时候。孩子都在培养一种关系,不是控制的关系,就是沟通的关系。建立这个关系,已经产生了极大的不同。当关注作品和目标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用了逻辑的左脑。而右脑的直觉与情绪,通常没有被呼唤起来。然而,在这个关系的建立之后,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目标,那是通过关系来获得的。这个目标就是习惯。这个习惯是——思维习惯。



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的作品《挪威的森林》中有一段话:绿子问渡边,为什么要学那些头疼的数学方程式?渡边回答说,那些方程式的确没有什么意思,不过,通过学习她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是的,关系的建立,也是思维习惯的培养。很早的时候,在袁劲松的《全脑思维训练》里,也记得一个大概的观点,意思是,学习的最终所得,就是你忘记了那些知识后所留下的东西。也就是说,学习,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为了培养一种习惯。所以,我们学习1+2=3而不会说到成人自然知道这个结果。我们学习它,不是为了得到3,而是为了让我们的头脑保持更为灵活和敏锐的特性。同样的,当孩子关注目标的时候,可能就培养孩子忽略过程、忽略变化,忽略对意外的掌控与开放性。当孩子注重过程的时候,可能培养的也是对随时变化信息的把握能力、对自身目标的调整能力,对人与事物的体验和感受能力。



我们的教育太快,学习也太快,无法分辨无法体会和吸收,只是储存着。于是,我们就培养孩子储存的习惯,但却无法分辨。通常孩子们被教导要实现目标,比如,绘画要先想好了再画,许多妈妈也要问孩子究竟画了什么。不管是有意或者无意,所有的人都在追求目标和结果。我们不追求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只求孩子不要失去太多自己本来的优势。



我再次提醒和建议妈妈们,让孩子慢一点,再慢一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目标的能力,远远不够应付孩子的有品质的生活。

Category: qq空间日志大全

23:15 May 12, 2011  edit by: 开心就好

“无论你选择做什么,那都是你理想的未来。”

前几天立夏了,听人说的,也没翻过日历。

于是天开始腻腻地热了,空气变得不清爽,风也懒懒得吹。

一天两次澡的日子来了,早上洗的香香出门,晚上汗津津回来后再来一次澡再次香香入睡。

阳光胜过了雨,天天在天上仰着头,猫咪也在房间到处走动,阳光来了趴在阳台或是纸箱上睡觉,到了傍晚见不着阳光了,它就在各个房间踱步。

三天没吃东西,竟然一点儿不饿,但是浑身没力气,昨下午5点到的家,原想在床上趴一会儿,结果到了今天早上10点多才醒的-_,-。没力气不行,我没那么多时间可以挥霍在睡眠上,所以还是起床吃东西补力气。

还有二十几天,套用三面红旗时的话,自己要“鼓足干劲,多快好省!”加油努力!

和你们去骑单车,还有世纪公园的野餐是多么美好的动力啊!

有些人会对喜欢的人非常之努力,非常之主动。我有时会一股热血上来,但没过多久就会觉得没这必要。人嘛,除了理想,别做倒贴的事儿,这倒贴可是广义说法哟。

我是宁死不屈的,上次尼姑和我说“人为了喜欢的人必要时要做些改变的”,我才不会为了谁做改变,你们爱喜欢不喜欢。

听谁说的,我给人一种很难接近的感觉一刚,都不敢和我说话一刚,妈的,生相好嘛!没有萨摩耶那张24小时笑眯眯的脸好嘛!嘴角生来下垂不上扬的好嘛!……fk it!!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会每天知道不同类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我从不信“存在即合理”这个说法,因为任何事任何人都要有个底线,你自己存在即合理了就到处用自己的借口给别人科普给别人说自己的苦楚,操[河蟹]你妈个比!少来这套,别拿变态说事,别做个无下限的人!



所以我能够遇见的,结交的都是志同道合的,我感到很欣慰。

对于你们也对我自己的一句话——

“无论你选择做什么,那都是你理想的未来。”——来自端和光二

Category: qq日志

23:15 May 12, 2011  edit by: 开心就好

姐姐的守护者

我长弟弟四岁,我俩一起长大。今年高考之前,他说,姐,我终于可以提前送你去上学了。你行李多沉多重都有人帮你提了。也不用一个人坐车了。

我说你别傻了,我都大学毕业了。他摸摸头说,哦对喔。这回你该坐飞机走了。

每分零用钱都攒起来舍不得花,每年我生日时候都会给我买个礼物托我妈给我。每次见到弟弟我都会数落他别乱交朋友别乱玩乱吃东西。

话特别少,心特别善良。

喜欢养乌龟,蛇,小动物。我每次去他家都被吓得子哇乱叫,最喜欢生物。

三十度的女人,零度的内心。

今年夏天,他要我跟他一起看电影儿,动画片儿也好,温情片儿也好。下了100多个G的放在我IPOD里

其中有一个电影名字叫,《姐姐的守护者》。

我看到了就哽咽了。

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外面温度三十几度。我手脚冰凉,内心零度。

我有点儿难过的是,那么高那么强壮那么不爱言语的小男孩儿。心里头装了一个想要保护一辈子的姐姐,真让人感动。

这比我交一个男朋友还要欣喜还要安慰。

姐姐的守护者。

这个名字。在我心上一直萦绕着。萦绕着。

想哭。却也哭不出来。

我最近遇到很多事儿。

大大小小,其实从来也没停过。

但惟独现在不再觉得是无助。

我知道我得自己开始勇敢面对了。

但我真的好累,好累,累到再也走不下去了。


Category: qq空间日志大全

分页: 321/4306 第一页 上页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