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6 Sep 23, 2010  edit by: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记得那时,我是怀着失望升入初三的。

在初一下学期,因为重感,病得厉害,发着高烧,头疼欲裂。但还是咬牙坚持上课,可能是太累了,竟然在上数学课时睡着了,老师毫不留情的把我叫起来回答问题,结果我懵了,受到了老师毫不客气的批评,我因觉得委屈,从此再也不愿意学习数学。仅仅一年后,我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还因为那时初三毕业后不让复课,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把初二一部分成绩不错的学生安排留级,一下子就是十三个,于是把我们这些班里学习的佼佼者一下子挤到了十名以后(要知道那时候可是大张旗鼓的排名,学校还经常用一张大红纸,把优秀学生的名字贴在学校最显眼的地方),让我们再也看不到升学的希望。

于是,我们的失望到了极点。

记得开学第一天,我远远看着教室里嘈杂的人群,很不愿意跨进教室,是不是该退学?自己在和自己不停的较量……

犹豫了好久,看看马上要上课了,还是硬着头皮走进教室,见到了我的新班主任——韩彦波老师。他长的说不上英俊,但是精炼,有个性。记得那时候,老师中很少有人留他那样的时髦发型。浓密的头发遮住了他的眉。把头发用手轻轻的撂到一边,或是很快的摔一下头,把头发暂时摔到一边,是他上课过程中经常的动作。

也许因为去的有些晚,我一脸紧张的站在教室外边,他什么也没说,示意我进去坐下。还没来得及排座位,我便随意找了个座。按着惯例,以为一会他该排座了,而他却宣布:我们不统一排座,两个人只要愿意,就可以同桌,第一次让我们自己做主,教室里一片哗然,但很快的,大多数同学便如愿以偿,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我开始喜欢我们的新班主任了。

没想到刚下课,老师就点了我的名字,让我跟他去办公室——我可是良民啊!从小听话,学习刻苦,从不惹事。今天就是晚了那么一点,老师不至于这么小气吧?带着一脑门子官司,忐忑的跟在韩老师后面,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走进办公室,开门见山,韩老师拿起了我们的成绩单,指着成绩问我:“你的数学是怎么回事?不加数学成绩,你这次的总成绩是班里第二名,可是加上数学成绩,就是十六名。不喜欢数学还是?”我不敢说出原因,低头无语。

“当学习委员吧,同时任数学课代表。”“啊?”我应了一声,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如此的成绩当数学科代表?按着常规,学习委员该当语文课代表,何况我的语文成绩还是优秀的。“我还是当语文课代表吧,我的数学”还没等说完,韩老师就打断了我的话:“就是因为你数学成绩不好,我才让你当科代表,只要你的数学成绩上去了,你明年升学才有希望。”我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是我的数学成绩能赶上去吗?天知道…..

接下来…..

因为我是课代表,我开始在课堂上拼命地听课了。不知为啥,我都能能听懂了,原来数学也不是那么难?甚至开始盼着上数学课了,难道人真的是善变的?奇怪!

因为我是科代表,经常在去搬作业时,受到韩老师(哦,忘了声明,韩老师就是我们的的数学老师)的特别照顾,总会问我:“这次布置的作业题弄会了吗?”我会坚决的点头。然后他会经常的拿起课本指向一个题:“来,给我讲讲这个。”就为了他不时的抽查,我也从不敢怠慢,每次去搬作业前总会认真把题目看了又看,就是为了能给老师讲出来,得到班主任的表扬,我可是如同中了彩票一样的欣喜不已。

因为我是科代表,韩老师经常随手写几个题,让我把题抄到黑板上让同学们做,但是老师对我的要求似乎也高了,那就是在我去拿题并抄到黑板上时,韩老师总是先问我:“你看看会不会?”开始还觉得有些题,一时说不出思路,每每这时,韩老师总会投来鼓励的目光,时间长了,我会做的题越来越多,甚至对研究数学题有些痴迷,只要有时间,我就做数学题,很少有不会的题了,有时我想出的解题方法还不是一种,我第一次开始崇拜自己了!当然更崇拜我的数学老师,因为韩老师讲几何时,从不用圆规、直角尺等这些画圆画线的工具,而是几笔下来,或圆或线,让我们唏嘘不已。因为不用任何工具,他能画的那么圆,那么直!我因为每天要把几个题抄到黑板上,所以也偷偷的练习画圆画方,最后我也能和韩老师一样,很流利的在黑板上画出或圆或方的几何图形。有时候,韩老师会让同学们讲,我有时候也会当一把老师,还会经常得到表扬,我的初三生活,一路充满了阳光。

记得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我的数学成绩99分,因为粗心丢了一分。当韩老师宣布成绩时,不知是感激还是高兴,竟然泪流满面。

毕业时,我的数学成绩97分。

毕业时,我选择了考中专(那时候可是成绩好的学生才考中专的,农村孩子只为了那令人羡慕的非农业户口),我如愿以偿的考入了师范院校。

虽然当时,老师并不被看好。但是,我把对韩老师的感激和崇拜,已融进了我的人生,我就是想当一名韩老师这样的老师!

老师,毕业后,我也成了你。

当我把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创新,那是您教给我的民主;当我毫不吝啬的把鼓励给我的学生,看到他们绽放的笑脸,那是您教给我的成功;当我可以不看教材,熟练的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当有的学生跟不上思路,我准确的告诉学生在课本第几页的时候,学生会成为我的粉丝,那是您教给我的敬业;当我也把课代表的角色交给那些偏科的学生,给他们多一份关注,多一份温暖,那是您教给我的雪中送炭…..

又是一年教师节,心乐响起,献给我的恩师也献给我20年的成长历程…..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
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
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你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
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
举起的是别人,
奉献的是自己.。


Category: qq空间日志大全

21:06 Sep 23, 2010  edit by:

让我们一起来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缘分吧!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这句话说得真好,人生相逢皆来源于缘。

    明天,我的学生就要报到了,我曾经熟悉的一些孩子要到另一个班,我即将又要见到一些陌生的面孔,这两天我也想了想,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缘分”。仔细想想,难道不是吗?

    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缘分就开始了。首先是与父母的缘分,与兄弟姐妹的缘分,这种有血缘的亲情的关系是无法割断的。当有一天,亲人间起纷争,虽然情断掉,血缘却无法断;其次是与朋友的缘分,一般的朋友有无数个,但知己的朋友却难相遇。其实我也有几个知己的朋友,多少年来我们真心相待,亲如姐妹;建立博客之后,我也认识了一些朋友,我们在博客中相遇,这也是缘分,试想,如果不是写博文,哪能知道这么多的教育专家呢?最后我认为与学生,与家长相处的日子那更是缘分。去年那些孩子还是我教,今年这些孩子就到了另一个环境,虽然我们每日相见,但是他们却再不能听我上课,听我讲故事,这也许就是没有缘分了,如果那些家长能这样想,我就感到欣慰了。

    是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相信缘分,从家人到朋友,从老师到学生,只要你能跟自己认识的人交往,就是缘分,就让我们一起来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缘分吧!

Category: qq日志

21:05 Sep 23, 2010  edit by:

精彩的故事   美好的回忆

     精彩的故事   美好的回忆


    每逢佳节来临,我总会收获不少往届学生送给我的一张张精致的贺卡。值此今年第26届教师节到来之际,望着这些有的已经泛黄的珍贵礼物,我不由打开了美好记忆里的相册,眼前会情不自禁地浮现起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前学生们的笑脸!那一股股难以言表的甜蜜,总会充盈着我的心房……



                                  靓丽的风景
    早在八十年代初期,面向小学生发行的作文刊物可谓凤毛麟角。而就是河南的一份《作文》杂志也是面向中学生,兼顾小学生的。因此,它的含金量就可想而知。那时候,我就有一股莫名的冲动,真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在这块小小的园地上,留下自己的身影。
    1985年春季开学后不久,我就思忖着一个问题:一年一度纪念祖国大庆的活动,会在秋季拉开序幕。我们的日常练笔,是不是也应该提前考虑这方面的内容呢?我就在一个周末,要求班上的学生,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完成一篇抒发家乡美的文字。谁知,周一我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班上一名叫徐沄的学生,写成的一篇赞美家乡母亲河——濠河的作文,使我眼前一亮:不仅结构严谨,而且文笔流畅。唯一的缺憾是内容还比较单薄。
    怎么办?我便发动全班学生,从家里、邻里搜集了许多介绍家乡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将它们布置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供大家学习、欣赏。墙壁上贴了那么多濠河、狼山的图片,真成了教室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当时,我正好为南通电视台写了一篇短稿,电视台还送给我一册书——苏子龙先生等编著的《南通的魅力》,那上面刚好有介绍濠河的文字!
    说来也巧,这篇我后来改成题为《南通濠河赞》的散文,居然就在当年十月号的杂志上发表了!那高兴的心情,不要说班上的学生了,就是我现在想起来,也觉得畅快淋漓!



                              羊角小辫
    须蜜蜜是1990年我班上的一名文静、美丽的小姑娘。在我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就知道了蜜蜜已经是全国级的小小“故事大王”了。
    我记得,也就是在这一年秋季开学后不久,学校对面的少儿图书馆,组织了一次面向全市的少儿“红领巾读书读报征文演讲比赛”活动。须蜜蜜凭借自己扎实的基本功,过关斩将,获取了全市唯一一名参加“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决赛资格。
    记忆里,那次在杭州的现场比赛非常激烈。因为现场不仅汇集着各市的顶尖高手,而且那次比赛是评委现场打分。评委就是所有参加这次活动的参赛选手的指导老师,和组委会邀请的南京、上海、杭州等省会城市的专家。当时,我却暗中叫苦:南通赛区派出的就我一名“评委”啊!结果如何,真让我捏了一把汗。好在须蜜蜜技压群芳,最终,获取了这次现场演讲比赛排位第二的大赛“金奖”!
    当看着蜜蜜甜蜜蜜地站高高的领奖台上,尤其是那两根醒目的的羊角小辫,我不禁回想起当天早晨的“扎辫子风波”来。
    那天早上,我刚起床正准备洗漱。蜜蜜忽然从过道对面自己的房间里冲了过来。她一手拿着两根辫子绳,一边对我说:“王老师,王老师,你帮我扎个辫子吧!”
    “啊……”我一下子就懵住了,觉得自己耳根发热: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这扎辫子的活,还从来没干过啊!好在我随机应变,故作镇静地对她说:这样吧蜜蜜,我请一位女老师给你扎两根漂亮的小辫儿,好吗?就这样,苏州赛区的一位女老师为我解了这个围。


                              小小的辉煌
    1991年初,班上有一名文静、可爱的女学生,叫顾刘悦。她长得白白胖胖,个子高高的,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是班上的“小才女”。一次练笔《一个属羊的孩子》,她的习作写得最棒!我不仅再一次给她一些指点,并让她在班上进行了交流,并作了一番鼓励性的评点,随即将这篇作文,寄给了吉林《小学生阅读报》。时隔不久的5月26日,报社就刊发了这篇作文。这以后,顾刘悦同学就更是喜欢作文、文学。在小学里阶段,她共有9篇作文或获省市级奖,或被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河南、江苏等地报刊社刊登。令我始料未及的是,这小小的成功,却给顾刘悦同学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动力!而这些,也是在三年后,从1995年~2000年,我连续6年收到顾刘悦同学的贺卡中感受到的。
    1996年教师节前夕,她在给我的贺卡中这样写道——“王老师:您好!一别四年多了,但我始终无法忘记您,无法忘记您对我的教诲,以及您帮助我所创的那一段小小的辉煌。如今,我斟酌再三,决定了报考文科,虽然其中我的作文写得大不如以前,但我并不灰心,因为正是那一段小小的辉煌时时激励着我,给我以自信和勇气,使我四年来始终不甘于人后。谢谢您,老师!”1998年12月,顾刘悦同学已经是上海华东政法学院的学生了,她还给我带来了节日的问候……


                             努力的评价
    1993年初,我组织全班学生参加了浙江《少年儿童故事报》组织的一次“未来作家”大赛。最后,我们在“对手互评”、“集中评点”、“作品展示”的基础上,挑出了一部分同学的佳作,由我统一邮寄给了大赛组委会。
    谁知,在几万名的参赛选手中,保智慧同学一举夺魁,获得了这次全国大赛的一等奖第一名!喜讯传来,全班同学都非常高兴,真像过节一样。因为我与学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无论是谁,只要其作品获奖或发表,当天全班同学就没有书面语文家庭作业。
    时隔半月,当我和保智慧同学应邀前去杭州参加“国际夏令营暨《少年儿童故事报》‘未来作家’颁奖会”归来,她手捧着证书和奖品站在自己的伙伴们面前时,那内心的高兴和喜悦,全都写在了自己的脸上。
    那期间,不仅学生们高兴,而且远在日本大阪的老华侨、老校友、邢鑑生教授也给她贺喜!邢爷爷在来信中这样写道:“恭喜你荣获全国未来作家一等奖,这是你过去努力的当然评价,也能鼓舞你将来永远站在人家前面!”
    全班学生将这份喜悦化成了不断进取的巨大动力。在不久后的毕业大考中,全班有21名学生考入了省重点中学,占当年全校毕业班考入重点中学的52.5%!



                             不起眼的学员
    1998年暑假,我带领着40余名五年级校外文学班的学员,前去华联商城参观,并指导学生写作“逛华联商城,说南通新貌”的征文稿。新建的华联商城,算是通城内一颗耀眼的新星。学员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可高兴了!他们知道,这下不用在课堂里“榨文”了。那时,我女儿才上二年级,她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也嚷着要去参观。我当时考虑,让她走出去见识见识也是一件好事,便满口答应。
    记得那天下午,天气也不是很热,学员们玩兴很浓、指指点点。穿梭在各个楼层、柜台。队伍里的这个小学员,显得非常醒目——因为她的个儿实在太小了。不过那天,她和大哥哥、大姐姐们玩得很开心!活动结束后,整个培训班上,共有16名学员的征文获得了一二三等奖,这里面,还包括我的女儿。
    那天参观回到家后,她自己主动要求写了一篇小征文,就是为了拿一个小奖品。虽说是一个三等奖,可至今女儿写得那篇征文的底稿,我还留着:大大的字体,写得歪七歪八的。可女儿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关注社会、喜欢上作文的。这以后的中小学阶段,其获奖或发表的作文,就达50余篇。其中,“知我中华,爱我中华”“颂五十年辉煌,展新世纪蓝图”“家乡新景观”等许多颂扬祖国、家乡新貌的获奖作品,便在她的笔下诞生……


                             副市长的批示
    2000年底,市公安局等部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了“我为‘畅通工程’献一策”的活动。我抓住这个机遇,引导全班学生以一个小记者的身份,深入家庭、街道、社区,感受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与“交通安全”息息相关。
    活动在我们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们自发地分成小小组,有的各抒己见,畅谈我市交通管理事业取得的成就;有的挥动笔墨,记录下了自己合理化的意见、建议……同学们拟就的题目还挺新颖:《交警叔叔,你真棒!》;《“畅通”连着你我他》;《头盔:我对主人说……》;《机动车靠边停车,请眨一眨你的右眼》等等。
    我还专门利用作文课的时间进行评讲,让学生交流。随着活动的深入,不少学生的家长也积极参与进来,形成了老师、学生、家长共话“畅通工程”的喜人场面。
    感受到如此高的参与热情,我就将班级活动的情况,通过书面的形式,将所有文稿送到市政府,以表达小学师生对“畅通工程”的热切关注。张庆平副市长非常重视这些来稿,还做了批示:“交通安全问题大家都很关心,老师和学生的来信,给我们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交通事故增强了信心。”南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还特地给写了《致通师三附五(4)班师生的一封信》,全文刊发在2001年3月的《江海晚报》上,以示对我们关注交通安全的感谢。


                              知识即力量
    2007年4月,我们从新闻里知道“中国作协”将在南通召开第七届常务会议。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全班同学的时候,大家十分高兴。他们有的从自己家里带来那段时间的《南通日报》和《江海晚报》,有的还通过网络、书刊等多种途径,了解参加大会的大作家们的近况。这样,整个班级成了一个书香的乐园:课间,看不到学生在搞笑、打闹,只有三五成群在书海中遨游;看不到学生在用粉笔头“交战”,有的只是学生将一条条“写作名言”,工工整整地抄写在教室后面的板报上……
    虽然这批六年级学生毕业大考临近,但我还是执著地把握住了这次良好的契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在仔细研究几位作家的作品和生平的基础上,用自己手中的笔,给自己仰慕已久的一位大作家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倾诉自己的仰慕,满足自己的愿望。就这样,全班学生在整整一个星期里,研究大作家、研究他们的代表作,纷纷心满意足、毫无拘束地写下了近50封《给大作家的一封信》。
    在孩子们的期待中,我们首先收到了我国著名作家、诗人、书法家,原《中国作家》常务副主编杨匡满先生在“因眼疾,基本不看东西”的情况下,还是给我和我的学生孙明铭同学寄来了一封短信和一帧“知识即力量”的书法作品……那发自肺腑的话语,那催人奋进的条幅,深深地感染着我和我的学生们!


                                    手留余香
    去年4月份,我与班上的学生共同参加了“苏教版”凤凰语文网站组织的一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阅读薪火行动”的活动,大家伙可高兴了!“读一本好书、写一份心得、交一个朋友”的活动,就在全班每一个学生心中扎下了根。我的意图是,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我读书不仅仅是自己快乐,我还要将这份快乐,带给一个远方的目前还未知的伙伴!
    就这样,全班同学将自己写成的文字,先与班上的竞争对手进行互阅互评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利用班级墙报,展示自己得意的作品,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上榜展示、接受评点的机会。因此,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开心!
    与此同时,我以“莫易坚”为网名,终于联系到了一位以“风中百合”为网名的西部老师。他们是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秀川小学四年级二班的师生。“风中百合”说:“我和我的学生都深深热爱着读书,我们渴望更多的书成为我们的朋友,更想结识远方的读书班级。”
我将46份爱心用两个包裹通过邮局寄送了出去,并向学生通报了我们这次活动进展的情况,一位邢姓的同学自告奋勇地说:“老师,这邮资让我们来出吧!”我内心不由一喜,多么心细的学生哪!但我随即婉言谢绝了孩子们的好意,说:“这37元的邮资,也算是老师的一份心意啊!”全班同学为我鼓起了掌,张张小脸上露出了灿烂、可爱的微笑。


    本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30年,可以这样说,唯一来自于学生的精神财富,是一届届学生留下的逾千人次的作文通过我的指导、推荐,在国际、省市级大赛获奖或见诸报端。如今,我翻看着一张张贺卡,品味着这一篇篇佳作,内心涌动的依旧是一股浓浓的甜蜜:一张贺卡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一篇佳作就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Category: 空间日志

21:05 Sep 23, 2010  edit by:

心态决定人生

心态决定人生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困难、麻烦,没有谁可以永远一帆风顺。如何去看待这些问题,取决于你的心态。看过这样一首诗:

          《我感恩》
  有每夜和我抢棉被的伴侣,
  因为那表示他/她不是和别人在一起。
  有只会看电视而不洗碗的青少年,
  因为那表示他/她乖乖在家而不是流浪在外。
  我缴税,因为那表示我有工作。
  衣服越来越紧,那表示我吃得很好。
  有阴影陪伴我劳动,那表示我在明亮的阳光下。
  有待修整的草地,待清理的窗户,
  和待修理的排水沟,那表示我有个家。
  能找到最远的那个停车位,
  因为那表示我还能走路,且还有幸有辆车。
  有巨额的电费账单,因为那表示我冷气吹的爽。
  教堂礼拜时我身后有五音不全的女士,
  因为那表示我还听得到。
  有一堆衣服要洗烫,因为那表示我有衣服穿。
  一天结束时感到疲劳和肌肉酸痛,
  因为那表示我有拼命工作的能力。
  一大早被闹钟吵醒,那表示我还活着。
  最后,感恩过量的电子邮件,
  因为那表示有很多朋友会想到我。
  当你觉得人生很糟,
  就再看一遍吧!        

    如上的生活琐事,在有些人看来,就是所谓的不顺心不如意,这样的人往往是不快乐的。调整心态,那么这些不顺心不如意就会瞬间转化成生活的美好。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的去面对生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生活也会报以微笑。

    作为老师,我们的心态很重要。拥有健康、阳光心态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不会只看到前面的阴影,而忽略太阳的陪伴;消极、悲观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则只会看到黑色的夜,而不见璀璨的星空。

    做个快乐的老师,引领学生憧憬美好的未来!

Category: qq空间日志大全

21:05 Sep 23, 2010  edit by:

再一次享受了阳光的滋味。

移居位于七朝古都开封之后,便每日往返于六层高的办公楼和五层高的教学楼之间,两幢楼都是封闭的,没有阳台,很难找到一片可以让人尽情沐浴阳光的地方,内心始终有一种缺憾和失意。因而,我常常怀念我的故乡,怀念那透过茂密的叶片缝隙间洒落的阳光,她洒落在我的身上、脚下、眼前、身后,我身心的感觉都是灿烂的,陆离的,诗意的,和暖的。

去年七月份的时候,我又一次因为招生回到了我的故乡,再一次享受了阳光的滋味。那些日子,我奔走在故乡的村村落落,穿梭在大街小巷,游弋在乡间小路,享受着阳光炽热的亲吻,和乡亲们用地地道道的家乡话亲热地攀谈。那时节,给我的感受是亲切的、快乐的、充实的、温馨的。在我的视线里,甚至那些花儿草儿都是亲切美好的。

然而,就像蓝天飘过一朵乌云,有时候,我的心又常常会被阴影所笼罩,虽然它是暂时的,却也侵扰着我美好的心情。七月份,有人说它是黑色的,也有人说它是阳光灿烂的。在去年的那个七月,在我走家串户的过程里,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七月究竟是黑色的还是阳光的?经历了高考或者中考之后,那些考上学的孩子和家庭,心情都是阳光的,生活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而那些未能如愿以偿的,因为落了榜,因为失去了去高一级学府深造的机会,因为觉得人生命运由此便不如人,一点儿不错,对于那些孩子和家庭,七月,确实是黑色的七月,愁云惨淡的七月。整个漫长的七月,仿佛见不到阳光,几乎见不到孩子的笑脸,见不到父母的笑脸。每日里,眼见的,耳听的,都是谁谁家的孩子考上了某某学校,谁谁家的孩子有了出息等等,如此的耳闻目睹越发搅得他们内心痛苦无比,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该去哪里。那时节他们多么希望有一缕灿烂的阳光照进心田,驱散弥漫的阴霾,拥有一片美丽的天地。

我在那段时间,就是入村串户,找那些落榜的孩子,找那些有落榜孩子的家庭,为我们自主招生的的河南化学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动员些学生,也为那些处在阴霾里的孩子和家庭,送去一缕阳光,灿烂的阳光。我给他们——那些可亲可敬的朴实勤劳的乡亲,那些只知道干活不太懂得升学与有出息之间关系的乡亲,做些结合他们家庭和孩子状况的解劝,告诉他们成功的路不止一条,通过职业教育同样能够成才,告诉他们我所在学校的名字,开设哪些专业,能够学到哪些技能,将来能够干什么工作,工资待遇又是怎样怎样的,与大家日常所说的大学生相比又有怎样的优势。

在丰收在望的农田里,在乡间小路上,在村头树荫下,在洒满阳光的农家小院里,在乡亲热情洋溢的餐桌旁,有时,我突然觉得,我就是一缕阳光,驱散了阴霾,给孩子带来希望,给家庭带来希冀,给农家小院带来欢乐,给乡村带来一股全新的空气,也让我的故乡孕育着生机和活力。尽管招生工作真的很辛苦,整日东奔西跑,跑累了脚,说干了口,颠酸了腰,晒黑了皮肤,但是当我看到许许多多孩子走出了心理的阴影,快乐地走进了中职技校的大门,我心里如释负重,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惬意。如今,伴随着我教学工作的是快乐和惬意,而且在心田弥漾流溢,我知道,那是为孩子、为故乡、为农村、为教育,也为像一缕阳光的我自己。

Category: 网络日志

分页: 725/4306 第一页 上页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