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3 Jul 20, 2010  edit by: 开心就好

珍藏在记忆中的煤油灯

  岁月像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人生中许多琐碎小事都一一被冲刷掉了,却难以冲走深埋在心底的记忆。那刻骨铭心的记忆,仿佛依傍在河床边的峭石,无论风雨怎样侵蚀,年代愈久,留下的印记就愈发显其光泽。

  我想起了儿时的煤油灯。在我的记忆中,那是一个值得怀念和回味的年代。

  在我们乡下,那时候各家各户都有煤油灯,有的是用小玻璃瓶自做的,有的是从供销社买回来的,上面还带着玻璃罩。我家当时就有两盏这样的煤油灯,一盏供我晚上看书学习,一盏是父母做家务或坐在火炕旁聊天所用。记得儿时,每当夜幕垂挂,母亲便从厨房的壁柜上拿过煤油灯,将玻璃灯罩取下,用嘴对着玻璃罩,哈一口气,再用棉花球或一块碎布轻轻地擦拭,直至把灯罩口子上的黑印擦拭干净。擦拭完后,接着用火柴将一根棉纱做的灯芯点亮,然后把油灯旁的一个控制旋扭转动几下,等火苗的光烛平稳之后,再罩上灯罩,眼前便突然呈现一片光明,整个屋子都充满了温馨。

  我家是个窨子屋,房子很宽敞,像个四合院,从大门口走进去,全是用青一色的石头铺成,有冬暖夏凉的好处。父母是好客之人,每天晚上都有邻居来我家串门。如果是夏天,母亲就在堂屋的桌子上放上一盏煤油灯,然后把白天烧好的茶水摆在一张凳子上,邻居们来串门后,一边喝茶,一边坐在堂屋里聊天,拉家常。小时候我特别好玩,吃罢晚饭,就跑出去找村里的小伙伴玩去了,每次都要玩到很晚才归家。回到家里,客人们都走了,只有母亲一个人坐在煤油灯下等着我回来。那时候,煤油灯在我心里就是一种寄托,一种希望,只要煤油灯还亮着,我就知道母亲还在等我睡觉。

  乡下夏天的蚊子特别多。记得读小学时,每天晚上要做完作业母亲才让我出去玩耍。母亲是一个守时如金的人,她每天做完家务,然后在我的房间里放一盏煤油灯,我坐在书桌旁写作业,她就坐在我的身旁摇着扇子为我驱赶蚊子。母亲喜欢看我写作业的样子,她一边为我驱蚊扇风,一边甜甜地笑着看我,神情是那样的专注,又是那样令我感动。在这盏小小的煤油灯下,我读懂了母亲的关爱和深藏在母亲心底那份爱子的真情。多少个夏日之夜,母亲就是这样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夜晚。

  在我的记忆中,煤油灯还是一种历史的见证。那时我家的堂屋就是生产队的会议室,每星期要召集社员们开一次会。当时我还小,每次社员们来我家,我就趴到房间里的窗格子上,看着跳动的烛光映照着社员们一张张和善的脸。那时虽很贫穷,每个工日才一毛钱,但社员们开会的激情十分高涨。到了文化大革命后,开会的次数便越来越多,学文件,学最高指示。散会后,一些会写字的年轻人,便把一张张红纸裁开,借着煤油灯的光亮书写标语,然后拿出去张贴。到了第二天,满街都成了标语的海洋。

  七十年代初,农村大兴水利之风。因为我家紧傍公社而居,而修水库的地点就在离我家不远的夹石溪,全乡十三个生产大队派员三千多人居住在我们的村子,当时我家就住了三十多位民工,楼上楼下都挤满了人。到了晚上,我家别说有多热闹了,一盏盏煤油灯像一支支希望的烛光,把我家映照得如同白昼,民工们在煤油灯下看书,聊天,谈心,下棋,整栋房子充满了和谐。

  真正告别煤油灯时代是在我高中毕业那年,那已经是七十年代中期了。村子里通了电,各家各户都安上了电灯,于是,煤油灯便成了一种历史产物被大家收藏了起来。如果遇到停电,煤油灯照样会派上用场,因为那是乡下人多少年以来与之相伴的一种古老的照明方式,一下子要舍弃,还真有些不习惯呢。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每每想起儿时的生活,便会自然想起珍藏在记忆深处曾伴随我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忘岁月的煤油灯,它不仅是我见证历史的产物,也是母爱定格在我心头一道美丽的风景。

Category: 经典日志

22:23 Jul 20, 2010  edit by: 开心就好

我做的都是很平凡的事,你们就不要太感动了!

  今晚学校在新体育馆举行了“感动一中”颁奖晚会。这个活动是从去年才开始的,每年举行一次,原则上每个班推选一个人(这个人不论身份,只要是感动了一中校园即可),然后公布所有候选人(一般40人),再进行全校投票,取得票数前十名的为获奖者。当然,跟一般评选活动一样,也还是受一些指标限制的,比如高一三个指标,高二七个。这个活动明显是受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的启发而设立的。在之前我校类似的活动是“我心目中的良师”,后来该活动就换成了“感动一中”,我觉得这种变化有利于扩大选择面,而不仅仅限于老师,虽然主体仍是老师。

  个人觉得这个晚会办的很不错,学生的组织能力、艺术素养让我由衷的佩服,当然是一直佩服,远超过像我这样既无组织能力也无艺术细胞的老师,所以我感到很欣慰,这就是进步,这就是中国的未来。所以,在有些方面,我很反对学校或老师对学生活动的过多干预,是学生的舞台就让他们尽情挥洒、表演。据我了解,为了准备这些活动,一些学生做了大量工作,牺牲了很多学习和休息的时间。他们自己本身都在无意识的制造着感动。我觉得这就是此项活动最大的意义——我们的晚会不在于宣传感动着的事迹,而在于传递感动,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感动的生产者,而不仅仅是做消费者。其实,所有的候选人所做的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在稀松平常的学校生活中制造着“润物无声”的平凡感动,当然在学校中,也很少有大事,除非有歹徒砍人、地震。

  然而,在晚会的过程中,我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一些让人除了感动之外的不太舒服的地方。首先,我觉得主持人的有些问题太傻太天真(不知是虚假还是天真),甚至带有错误的价值观或价值观导向。比如,“我们都知道劳动是很辛苦的事情,你为什么还那么爱劳动?”这话极有问题,谁说劳动就是辛苦的,劳动可以是很快乐的,没有劳动人类怎么生存和发展?!说劳动辛苦的,要么是懒惰的思想,要么是劳动态度不端正,要么是阶级剥削,总之都是不正常的。再比如,“你学医学成之后,为什么要来我们学校当一个校医呢?”言下之意,所有学医的人都应该去大医院,都应该开诊所,而不应该埋没于几乎没有多大发挥空间的学校医务室。这个问题有多傻我就不评论了。有些话说出来可能不好听。还比如,“老师你每天上这么多节课,课后还不辞辛劳的辅导我们,你是怎么想的?”要是我遇到这个问题,我真的不会回答(当然我没资格当候选人)。我能怎么想,无非想把你们教好呗。我觉得凭学生的智商,绝不应该提出这样没水平的问题。那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提问?一如我们许多成年人的记者。我想还是跟“感动中国”有关,跟我们的思维方式有关。我们的社会已经习惯于这种提问方式和思维方式,而学生又从成年人那里学会了这样“虚”的一套,而且学的那么像、那么好!这恰恰是令我感到担忧的,我们这个社会肌体的许多厉害的病毒已经侵入了校园、侵入了学生当中,而这些地方、这些人又将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我曾经思考过人为什么会感动,最后总结为三点,别人做到了自己不能做的(比如像海伦凯勒那样自强不息)、做到了自己不想做的(比如像谭嗣同那样英勇就义)、做到了自己做不好的(比如像德国人严谨细致)。上述所说的事当然都是指好事,凡是有这三点中之一,我们就会感动。我不否认,很多候选人的行为值得我们感动。但是有些感动来得太廉价。比如,教师的上课、医生的看病、厨师的炒菜、学生努力学习。这些本来就是我们不同的角色应有的行为。把这些事情做好,更多的是一种职责、一种责任。如果这也要形成感动的话,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太缺乏认真的精神、太缺乏责任的承担,以至于当只有少数人完成的时候,我们就感动不已,泪流满面。当然,有人会说,今天我们不是大力提倡“感恩教育”么,不会感恩,还是人么?我们应该感谢一切,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党、感谢祖国、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朋友、感谢清洁工、感谢服务员,感谢仇人(因为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宽容)、感谢罪犯(因为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正义)等等,因为有了所有这一切,才有这美好、幸福的生活。我丝毫不否认这种想法的合理性,这种极为乐观、健康的心态是我们应具备和提倡的。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走过头,因为任何事情本身都有其利弊,过头了弊端就凸现出来了。感恩与感动的泛滥和泛化,容易混淆责任的边界,从而造成对责任和责任意识的忽视。说实话,这种感恩的泛滥最适合作为心灵鸡汤,特别是对于那些遭受打击和不幸的人,给还没有心灵皈依的人一点慰藉和动力。但如果把它作为社会思想来传播,我想效果不会太好,事实也证明如此。

  最后,还是引用某位获奖者的感言来结束:“我做的都是很平凡的事,你们就不要太感动了!”虽然听起来实在好笑,但颇在理。

  后记:我觉得我犯了“罪”,用基督教的话语来说,我就是有罪的人!因为我总是“鸡蛋里挑骨头”,甚至无中生有,对这么好的盛事硬是说了一些不应景的话,但这也的确是我的真心话。这充分说明我可能是一个内心阴暗的人,一个有原罪的人。

Category: 心情日记

22:22 Jul 20, 2010  edit by: 开心就好

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彼此有交情的人,彼此要好的人。

  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网上,人人都会有朋友。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彼此有交情的人,彼此要好的人。友情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最朴素、最平凡的感情,也是最浪漫、最动人、最坚实、最永恒的情感。人人都离不开友情,人可以没有爱情,一旦没有了友情,生活就不会有悦耳的和音,就死水一潭,友情无处不在,她伴随你左右,萦绕在你身边,和你共渡一生。

  朋友是一种相遇。大千世界,红尘滚滚,于芸芸众生、茫茫人海中。朋友够彼此遇到,能够走到一起,彼此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走近,实在是缘份,在人来人往、聚散分离的人生旅途中。在各自不同的生命轨迹上,在不同经历的心海中,能够彼此相遇、相聚、相逢,可以说是一种幸运。缘份不是时刻都会有的,应该珍惜得来不易的缘。

  朋友是一种相知。朋友相处是一种相互认可,相互仰慕,相互欣赏,相互感知的过程。对方的优点、长处、亮点、美感,都会映在你脑海,尽收眼底。哪怕是朋友一点点的可贵,也会成为你向上的能量,成为你终身受益的动力和源泉。朋友的智慧、知识、能力、激情,是吸引你靠近的磁力和力量,同时你的一切,也是朋友认识和感知你的过程。

  朋友是一种相契。朋友就是彼此一种心灵的感应,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感悟。你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背影、一个回眸,朋友都会心领神会,不需要彼此的解释,不需要多言,不需要废话,不需要张扬,都会心心相印的,那是一种最温柔、最惬意、最畅快、最美好的意境。

  朋友是一种相伴。朋友就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彼此相扶、相承、相伴、相佐,是你烦闷时送上的绵绵心语或大吼大叫,寂寞时的欢歌笑语或款款情意,快乐时的如痴如醉或痛快淋漓,得意时的善意的一盆凉水。在倾诉和聆听中感知朋友深情,在交流和接触中不断握手和感激。

  朋友是一种相助。风雨人生路,朋友可以为你挡风寒,为你分忧愁,为你解除痛苦和困难。朋友时时会伸出友谊之手,是你登高时的一把扶梯,是你受伤时的一剂良药,是你饥渴时的一碗白水,是你过河时的一叶扁舟,是金钱买不来,命令下不到的,只有真心才能够换来的最可贵。

  朋友是一种相思。朋友是彼此的牵挂,彼此的思念,彼此的关心,彼此的依靠。思念,就像是一条不尽的河流,像一片温柔轻拂的流云,像一朵幽香阵阵的花蕊,像一曲余音袅袅的洞箫。她有时也是一种淡淡的回忆、淡淡的品茗、淡淡的共鸣。

  朋友是一种相辉。朋友,就像是夜空里的星星和月亮彼此光照,彼此星辉,彼此鼓励、彼此相望;朋友,也就是镶嵌在默默的关爱中,不一定要日日相见,永存的是心心相通;朋友不必虚意逢迎,点点头也许就会意了,有时候遥相晖映,不亦乐乎。

  流星虽逝,美好的愿望依旧在心底,于是所有的日子都轻松,于是所有的重都甜美,于是不会再后悔,于是不会遗憾未了又遗憾,于是过去了的成为回忆,于是今天拥有的不会再无奈,拥有过的,永远不会失去,没有得到的,亦无须苦苦追求。是你的,迟早都是你的,不是你的,永远都不会属于你,只要你不为天长地   久而苦恼,不必为失去的而遗憾,不必留恋昨天,只在乎曾经拥有。

Category: qq日志

22:21 Jul 20, 2010  edit by: 开心就好

我不是球迷


  听儿子说,北京时间0点30分南非世界杯闭幕式,2点30分荷兰跟西班牙争夺大力神杯。我惊疑而问:怎么先闭幕后比赛?儿子双手一摊,嘴巴一撇:

  “安排这样,我有什么办法?难道你也不知道?”

  是啊,我不知道,世界杯还有如此奇闻:先闭幕后比赛。搞得有些本末倒置。这一切的缘起是我不是球迷,甚至可以毫不避讳同时也是很有理由地说自己是一个足球盲。盲了,不知,不怪!看了,才知,也并没有因为不经意地“知情”而欣喜。——足球,也便那么回事,尽管它被世界描画成体育的狂热的代表,被赋予艺术的精华呈现,但只是几场球类的比赛而已的定位也并不犯错。

  然而,不是球迷的我,为了丰富单位网站的内容,趁世界杯的机会,特意开辟“竞技体育”专栏,其中几乎清一色都是从央视高清那里转播而来的世界杯“完整赛事”。只是后来央视拒绝提供分享代码而被迫中止。这一举动,无非是想吸引更多的关注我站的眼球——足球我可以不喜欢,我可以是球盲,但不能肯定看我站的人都是球盲,至少希望能够因此而招揽也许是球迷的他(她)的对网站的青睐——都是说不准的事儿,索性做点保险系数高的动作——转播。而且我并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像我——这么赤裸裸“承认”在自己是球盲。

  记得世界杯开赛后,跟朋友聊天不小心“泄露”自己正看现场的“秘密”,竟然得到对方的高度褒奖——应该!作为男人不看才奇怪……呜呼,因为这个世界杯,我还真的差点不是男人。我并不知道喜爱足球跟是不是男人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但足球深入人心程度之深,令人不可抗拒——无论职业,无论老少,同样也无论男女。

  荷兰输了,西班牙抱走了“大力神”。不少球迷连发失落言辞,看样子很是痛不欲生。但我不知道他们凭什么对荷兰那么狂热而唯独“摒弃”西班牙。从VOD点播荷、西战况,荷兰人并不文雅而且还有些粗俗,其拼抢的野蛮和球技的粗糙终于用黄牌、红牌做了最终的诠释;然而西班牙却很文明。这可能是球盲和球迷的最大的区别——球迷可以毫无理由地去对一只陌生的球队发出莫名其妙的的狂热,而根本不用顾及比赛事实。似乎球迷狂热的程度总是越悲惨越逼真,越沉痛越感人?

  我不是球迷,只是一个看客。作为一种体育活动,我知道发生的时间,知道一个笼统的概况足够了!我心中的那点随着岁月流逝的激情,姑且先留一份给一直让我失望的国足。——尽管总是伤我无数,还是希望能在哪个不知名的世界杯上,出来一群脚不再臭的国足……如果能看到他们捧起那个金色的家伙,我一定喊一群人对着屏幕豪饮……

Category: qq空间日志大全

22:21 Jul 20, 2010  edit by: 开心就好

停一停,让灵魂跟上你的脚步

  张中山按:在我的空间里将驻足一个同行的名字,那就是中山越,从此我的空间里也会增添更多灵魂的气息。中山越和中山樵一样是一个小人物,但却思考着人生的大问题。中山越深邃而又明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个体,又是一个灵魂的符号,将与中山樵同行。

  “让灵魂跟上脚步”!

  在不断攀援,全力以赴,挑战高度,超越自己的那个极限的时候,有经验的登山者会对后辈晚生送上这样的提醒:停下来,歇一歇,让灵魂跟上你的脚步。

  生活如山,如果不是行尸走肉,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制高点。而攀援就是我们整个的生命过程。

  伴随着现代社会迫人的生活节奏,似乎很多人都趋之若鹜的朝着一个方向,一个高度在努力,是惯性也是一种集体的无意识。似乎那个制高点从一出生就已经约定俗成的摆在那里,不攀它攀谁呢?

  但我想,每个人在攀援的时候也都有过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吧!在挥洒汗水的同时,收获的一定是高度吗?在收获高度的同时,为什么心中还会有隐隐的痛,淡淡的愁,甚至还能听得到低低的啜泣?

  所以,当你奋力跋涉,向目标迈进的时候,不妨给自己的心灵一点时间和空间,歇脚驻足的时候,看看你的灵魂是否与你的肉体同在!你的目标是世俗的标杆还是你心中的圣山?你的脚步是否裹挟了太多别人的速度而忽略了自己的节奏?暗夜里内心的不安是不是自己的灵魂还没有归宿?

  停停吧!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脚步!

  也许你急匆匆的赶路错过的恰恰是你心驰的风景而此刻灵魂却逗留在那里难过。也许你奋力攀援自认为勇往直前的时候走的正是一条不归路。

  方向永远比速度更重要!

  精神永远比物质更重要!

  灵魂永远比肉体更重要!

  真理永远比执着更重要!

  停一停,歇一歇吧!

  让我们的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这个不会随着我们的肉体而殒灭的精灵,这个承载着人类生生世世智慧的精灵,从驻进你心房的那一刻起,就带给你了一双洞察一切的眼睛。苦难不会蒙蔽她,只能让她更亮。困难不会蒙蔽她,只能让她更具备穿透力!除非你愿意,蒙蔽她的只有你自己,那个叫欲望的自欺欺人的遮羞布!

  而文明发展到今天到底是你心中的圣山呢还是遮挡你航向的那座冰山!

  当你拥有锦衣玉食的时候,你是不是在想那欲滴的色彩里到底有多少添加剂的成分?

  当你拥有豪宅华车的时候,萦绕在心里的是不是乡宅的那一缕炊烟?而手握的方向盘却定位不了哪里是流水潺潺,哪里是青青草原!

  身边的活色生香是你同甘共苦的爱人呢还是那只支貌似名贵掩人耳目承载了你太多想象的花瓶!

  这些你可能都无从想起,但永远也不会忘记。因为有一双慧眼一直注视着你。终其一生都一定要搞个明白!

  停一停,让灵魂跟上你的脚步,回归到你的肉体,在和你一同呼吸的时候,你会听到---真理的声音!

Category: qq空间日志

分页: 885/4306 第一页 上页 875 876 877 878 879 880 881 882 883 884 885 886 887 888 889 890 891 892 893 894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